Close

無人地球~全面改寫經濟、政治、國際局勢的人口崩潰之戰

「心得:地球人口不會永無止盡成長,聯合國預測的人口爆炸不會到來,但高齡少子化會提高都市化程度,都市可減少碳排。仔細思維,這也暗示台灣都市發展的走勢,政府只會亡羊補牢。」

台灣現況

  • 台灣的勞動人口老化速度居世界第一,根據國發會統計顯示,台灣目前的人口年齡中位數為44.4歲,到2030年時將快速提高至48.4歲,2050年時更將高達56歲時。

論述

  1. 以前是高生育率壽命短,現在是低生育率高齡化,移民政策雖然可以維持人口(至少減緩人口衰退),但是移民只要花一個世代的時間,就能適應都市和21世紀的現實,孩子是寶貴而稀缺。
  2. 在1800初,白人女性平均生下7個小孩,1850平均5.4,1900下降到3.6,整個19世紀美國生育率近乎少一半,1940則是2.2,一般認為生育率下降是1970嬰兒潮之後,但早在此生育率就開始下降
  3. 澳洲1890年出生的女孩,會預期自己能活50年,1940則預期活60歲,但死亡率下降同時生育率也同時下降,家庭規模也越來越小
  4. 人口轉型模式,第二階段~預期壽命增加,生育率沒有下滑;第四階段~出生率很低接近人口替代率2.1,預期壽命很長;第五階段~預期壽命緩慢,生育率跌到替代率以下,最終導致人口負成長(所有已開發國家都已進入)
  5. 人口衰退造成的衝擊,不需三四十年後,年輕的勞動力和消費者數量銳減,導致提供的社會服務甚至連推銷冰箱都變得更難,都市化在拉丁美洲和少數非洲區域,使女性越來越能掌握自身命運,相同的事也上演。
  6. 人口衰退將主宰數十年後地緣政治的戰爭和平本質
  7. 證據顯示透過政策提倡生育是無效的,低生育率陷阱告訴我們,一旦生1~2台成為常態常態就會持續下去,不再視生孩子為實踐家庭義務或向神交差的一部分,相反的是撫育孩子為一種個人成就甚至責任,這種目的,一個孩子就滿足了。
  8. 不斷譴責私生子與離婚的基督教和傳統家庭,總是鼓吹早婚和大家庭的概念,認為這是馴服年輕男性的手段,然而嬰兒潮是一種實驗,也是創造社會和道德依靠的核心家庭主要推手
  9. 人口1800時10億、1927年20億(+127)、1959年30億(+32)、1974年40億(+15)、1987年50億(+13)、世紀交替60億(+13)、2013年70億(+13),2025年初已突破81億
  10. 人口減少,會有更多的空間和工作,更低的房價和物價,更少年輕人也代表更少稅金,而這些稅金是健保和退休金得來源,附帶的是更低的經濟成長和消費,房價下跌使資產下跌。人口減少,國家就必須用逐漸消失的稅收,以及因消費者減少而疲弱不振的經濟,用來負擔老人服務時,這將是一場硬仗。
  11. 普法戰爭因法國生育率較低,所以戰敗?
  12. 英國2010年男性預期壽命79歲,此數字還會繼續攀升,英國和許多一開發國家一樣,開始無力應付退休金系統
  13. 對生育率低於替代率的國家而言(幾乎是所有已開發國家),經濟移民是減緩人口下滑衝擊的必要手段,但是政客只懂得迎合偏見,要不是移民,多數已開發國家人口成長早就停止,反對移民最嚴重的講法是種族歧視,最輕微的說詞是自私,但移民可以增加人口和稅收,並帶動經濟成長。
  14. 在美國,置產買房是美國人累積自己財富的典型手法
  15. 此書認為,美國應該開放移民,移民或許是美國在新世紀最大優勢,而種族主義、孤立主義、反移民會破壞各種美國本質,在三大擁核強權中,只有美國人口在本世紀會繼續增長(前提是開放移民政策)
  16. 全美國碳排量對低的是紐約州,都市化是對抗全球暖化的最佳盟友,因為可以更低廉的價格提供大眾運輸、汙水下水道和電力服務,未來只有超級富人才能負擔鄉村生活
  17. 中國日本韓國台灣,幾乎不接受難民,甚至人民認為國家有高度的種族一致性而值得讚許。
  18. 印度1950生育率5.9,現在官方數據為2.4,小家庭的概念已在印度扎根
  19. 本世紀中出生的人可以預期自己活100歲,部分生物學家認為,在本世紀末人類預期壽命可達150歲
  20. 頁196g十大巨型都市列表(東京>德里>上海>孟買>聖保羅>北京>墨西哥城>大阪>開羅>紐約),只有三個巨型都市位在已開發國家,其中有2個在日本(都市化程度93%),而日本的人口正在衰退

少子化主因

  • 大腦是最重要的繁殖器官,女性有了足夠資訊,並受良好的教育後,依賴男性而活變成一種必須糾正的陋習,在財產、工作、薪資、退休、投票等法律範疇內爭取平等,當擁有可以養活自己的經濟能力,大腦就會說~晚點生或生少一點,才是有利的人生決定。如同世界銀行的一名研究者所言~女性教育程度越高,其所能接受的孩子數量越低。避孕藥的問世、更易取得的生育控制、更恰當的性教育,也各自發揮作用。
  • 都市化~有壓倒性的證據指出,社會越富足,也就更加都市化,而一個社會開始都市化後,生育率就開始下降,因為育兒成本提高,父母出於自身經濟利益考量,所以縮減孩子數量。都市化,不須年輕力壯者來耕田生活,讓生小孩成為一種經濟負擔。1950世界只有三成人口住在都市,2007/5/23聯合國宣布都市數量首度超越農村數量
  • 一旦小家庭成為常態,就會延續數個世代以上,小孩就會銳減到1~2人,因為父母不但要忙於工作,也須負起養育的責任

美國~

  • 美國1950熱門喜劇~天才小麻煩(Leave It to Beaver),郊區核心中產家庭,無心間成宣傳工具的典型代表(小家庭),但在二十世紀前根本不存在,家庭成員規模更寬更流動,年輕夫婦會和一方父母同住,直到有充裕資金或受不了才搬出去,如同電視劇~脫線家族,有3個兒子的男性,娶3個女兒的女性,和女管家寵物同住一個屋簷下

瑞典~

  • 1845女性獲平等繼承權
  • 1860生育率開始下滑
  • 1921獲投票權
  • 1930生育率再一次回到略高於死亡率(此時死亡率遠比1845低),進入了人口轉型第四階段,出生率=~死亡率。
  • 1932瑞典給予孕婦免費醫療和慷慨的家庭津貼,並視解雇孕婦或母親視為一種違法行為,生育率逐漸攀升到2.5。
  • 1960避孕藥普及,自主墮胎合法化,雙薪家庭出現
  • 1970出生率又開始下滑,於是瑞典開始增設托兒所,鼓勵男性分攤家務和育兒責任
  • 1989可領到9成薪的產假延長至1年,生育率回升到2.1
  • 1990經濟泡沫後福利刪減,生育率又逐漸下滑到1.5。現在產假和育嬰假被延長到480天,多數時間可領8成薪伴侶被要求(被規定?)必須休2個月的假,否則喪失部分社會福利,育兒津貼會因為孩子數量的增加而增加,在斯德哥爾摩,推嬰兒車的父母可以免費搭乘大眾運輸,如此生育率上升到1.9。(經驗~昂貴社福有效但無法提升太多,經濟衰退無法維持)

南韓~

  • 從1950赤貧到1988主辦奧運,生育率6.0下人口從2千萬翻升到1985的4千萬,帶動第一波經濟成長,但在馬爾撒斯主義的警告下,人口紅利在亞洲政府眼中變成了恐懼,開始推廣性教育及生育控制,1980生育率來到替代率水準,現在老化指數是89,預估2040是289,幾乎是3名者者對上1名年輕人
  • 職場有所謂的玻璃天花板,難以一邊扶養孩子,一邊追求職場升遷,。政府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設計退休金計畫,導致年長者貧困比例位居已開發國家之冠,敬老和尊重前輩的風氣,使前輩變成體制中的阻礙,使年輕人無法有進一步發展。
  • 懷孕會被解僱;為了規避終身制質員工的成本開銷,轉而用合約制來雇用年輕人,以致無力負擔首爾昂貴的房價,形成5拋~約會、結婚、生育、終身職、房子。甚至升級為7拋

日本~

  • 是低生育率、反移民政策國家,現今有超過4分之1的人為年長者,40歲女生比30歲多,30又比20多,人口衰退無藥可救,還會伴隨低生育率的思維~低生育陷阱,就業模式改變,托兒所與學校減少,社會型態將從家庭/兒童取向,轉型為個人主義的成就實現。
  • 出生率下降是經濟下滑的直接原因,加上日本銀行在1989/12提高利息導致房地產下跌,接著引發全盤崩潰,銀行倒閉倖存者拒絕借款,急於保護自己的資產負債表,為了解決危機,政府投入數百億於公共建設,但此種凱因斯解決之道,導致私有資本市場挨餓受凍,適得其反。
  • 30年經濟停滯不前,因為高齡人口消費越來越少,老化的人口和消失的工作人口,是日本陷入長期經濟不景氣的一大主因,因年輕人變少,當社會邁入高齡化,創新開始變得困難
  • 日本生育率遭受到壓制的一大原因是~對未來的恐懼,經濟不確定性,是一種極為強大的節育推力

中國~

  • 中國男女比例120:100,在女性選擇晚婚不生的狀況下,很快就會出現數百萬的單身漢
  • 中國小家庭的思維已落印在文化中,即使移居她地仍是如此,在加拿大的移民中,中國女性的生育率是最低的
  • 中國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可以用,即使是毫無意義的工作,也總比人力閒置好,但勞動市場正因大規模放棄生孩子這件事導致逐漸萎縮,低出生率已維持數十年之久,由於中國不接受移民,以數學的結果推測,將面臨人口衰退和迅速老化,勞動人口縮水導致社會依賴性更重,可能正在步上日本後塵,唯一差別是日本是先富裕在變老。
  • 中國2016廢除一胎化政策.生育率1.05,1960年齡中位數為21歲.都市人口16%、2020平均壽命76.歲年齡中位數38歲.都市人口54%,2040有25%老年人口,預計2050年齡中位數50歲(日本53美國42)都市人口76%,本世紀末可能剩5億6千萬人,高齡化社會的擴散和普及,將成為重大問題

山山沐榆感想筆記@0767
作者:達瑞爾.布瑞克/ 約翰.伊比森
譯者:李祐寧
出版社:今周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:2021/07/08

© 2025 山山沐榆 | WordPress Theme: Annina Free by CrestaProjec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