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心得: 新加坡人寫的理財入門書,可以從裡面讀解出不同的理財觀點~在新加坡國內就必須受到國際人才和有錢人移民的競爭。 」
- 要改變不公平的社會,首先要先得到自由,但可能必須先變有錢才行,累積實力與財富,永遠改變自己的世界。
- 先了解不平等的原因,以免徒勞無功:造成全球不平等的主因=股東資本主義+全球化+科技。
- 怨恨就像自己服毒等別人死~接受世界的不公平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旅途,接受了才能開始改變人生。
- 成功四騎士:
- 稟賦Privilege
- 努力Effort
- 卓越Distinction
- 運氣Luck
- 不要比較,先求生,再求榮,保持清醒,社蓄。
- 生於貧窮不是自己的過錯,但死於貧窮則是自己的錯。不良決策也有複利效應,負面影響會隨時間加乘累積,脫貧的困難度成指數攀升,要改變現況應~
- 不怪罪不批判
- 付出同理心
- 具體行動改變現況(最難)
- 第一桶金最難,但之後越來越輕鬆,新加坡認為是100K(台幣220萬)~
- 改習慣
- 為增加收入做好準備
- 錢會滾錢
- 第一桶金讓自己有能力承擔更多風險
- 年輕人不應改只想著投資,要先投資自己
- 投資和個人理財、財富是不一樣的意思。
- 報酬率20%的是巴菲特,10%是稱職的專業人士,5~8%是一般人
- 增加理財十定理~但對台灣的軍公教似乎….只有部分可行。
- 要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思考,自己是按月向公司出售自己的服務
- 美國夢~1950~80興起郊區洋房,中產階級的薪資在1970就處於停滯,後來社會流動降低,所得不均擴大,勞工階級度日如年,金字塔富裕階級卻能給予子女機會,形成財富集中與不均擴大的惡性循環。新加坡1965~2000類似,而中產夢想是買公寓。
- 新加坡1980用80000新幣買公宅,當時薪資中位數2200,作者截稿時,公屋價格超過600000為當年七倍,薪資中位數5000新幣,只增加2倍多一點,世界的改變有~
- 人的壽命變長
- 熱門的地方更熱門
- 全球化使人才.資金.財富過國界移動
- 科技大幅改造產業
- 高等教育貶值
- 在不同的國家,仕紳化在許多城市大規模發生~新加坡中峇魯、紐約蘇活區、墨爾本布朗斯威克、倫敦哈姆雷特塔自治區
- 大城市的年輕人要面臨來自兩類移民的競爭:有錢人+人才(財富+才富),逐步拉高生活成本和價格。
- 到財富與人才選擇定居的地方,比較容易成為有財富才能的人
山山沐榆感想筆記@0786
作者:覺醒社畜
原文作者: Goh Wei Choon, He Ruiming
出版社:新樂園
出版日期:2025/06/18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