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心得:必需重視結構設計和施工,因台灣短期出現大地震的機率很高,作者用問答圖示描述。」
- 台灣都會區的地質,以台中最佳,高雄次之,台北盆地最差。台北有淡水基隆新店溪三條河沖積而成,就地質結構屬沉積層、砂層、黏土層相互交錯重疊而成,所以台北在興建大樓時,常因工地開挖造成鄰損龜裂下陷,或是突如其來的天坑。
- 土壤最軟的區域,集中在信義計畫區、南京東路五段、基隆河(士林)新生地、北投區公館路沿線,越靠近河邊地質越不好,如蓋大樓都要付較高的工程風險(還岸第一排~XD)。只有新店溪兩側是例外,不須開挖深就遇到卵礫層,但地下水位高,地下室易潮濕,但如房子蓋在卵礫層和軟弱土層交界則是最慘的(即使相差1公里),越靠近盆地邊緣或卵礫層邊緣的房子,越要留意地震波動和反射波。
- 台中地質強度雖居全台之冠,但台中建商搶建風氣太盛,常沒做好結構設計和監工,賺錢第一的原則下,削價競爭很嚴重,品質良莠不齊,一定要選擇信譽優良的建商,房屋抗震才有保障。(台中買房很吃建商品牌)
- 買房子時去工地看,最重要的一句話是~”工地裡有幾位技師?”,一位技師都沒有的建案,絕對不要買。
- 每次清查順向坡的山邊住宅,總會引起建商和住戶的大反彈,因會影響地價和房價,所以政府只會揭示地區而不說哪裡。台中市有3處;桃園有2處,屬於A級須限期改善的危險社區。
- 買山坡地房要上”中央地質調查所”網站查詢順向坡。
- 不動產法令完整的國家,確定購屋後都要經專業技師詳細檢測及鑑定(驗屋),在雙方充分了解屋況後再交易,反觀台灣賣方通常不會主動告知,買方為了省錢又不請專業顧問,日後造成的糾紛層出不窮。
- 認為台灣既得利益者,會影響台灣官員和執法者的心態,從而更改國家法令,加上民眾的輕忽、報章雜誌的扭曲、廣告的錯誤,導致難以保障民眾居住安全。
- 交屋如發現房屋登記面積或主建物不足,依新制建商必須補足誤差,如面積超過3%可選擇解約。
- 土地成本高、銀行利率走高,景氣卻持續低迷時,如果房屋銷售狀況不佳,建商撐不住就會跑路。有些強調工程0付款的建案,卻拼命趕工,3年工期1年拚完,鉅額繳款壓力會讓初次購屋者斷頭。
- 鋼筋混凝土造建物,在會計制度中以55年為單位每年折舊56分之1,而且可以抵稅,花600萬買房子開公司,每年可以報折舊十多萬元,直到第55年為止,雖然鋼筋混凝土房子可住100年,但台灣地震多,且屋齡50年就會開始老化,超過50年應該全面改建,也才符合都市更新精神,只有土地會越陳越香,房子不會。
- 韓國21年前三豐百貨倒塌,地下4樓地上5樓夷為平地,逾百人死亡,近千人輕重傷,三百餘人失蹤,主因當地地質鬆軟,變更設計4變5樓又地基沒有補強,使建物不堪負荷。
- 作者尚有一本書~老屋塑身(1996),當時談到十年之內台灣必有大地震,然後發生921。(準備去舊書攤網拍買來看)
- 房屋結構系統好、結構體對稱、有良好的耐震設計和高施工品質,遇到苪氏地震規模六級以下應該都還挺得住。
- 每棟房子都要有一本結構計算書。
- 二十世紀至今,台灣共發生20次規模6的地震,3次規模7。
- 在歐美國家,建築系被歸類在藝術學院,除非領有專業執照,否則建築師是不允許為房子做結構安全設計,因為房務結構牽涉到力學,不僅僅是設計室內外空間。
- 捷運共構案的房子,耐震能力設計要求遠比一般大樓高
山山沐榆感想筆記@0760
作者:曾慶正/ 張惠如
出版社: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:2024/08/01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