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尋找安全的家~結構技師蔡榮根教你選好宅

「心得:很多技術名詞和重點,看到眼花撩亂,果然隔行如隔山,我想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合乎規定的房子,然後搬進去住。」

  1.  土角厝毫無抗震能力可言,早在日據時代就不認為是合法建築,921地震倒塌造成傷亡41.3%,不宜再當居住使用。傳統磚造和加強磚造透天厝,大部分興建於1974年前,在921震災計有1428棟全倒或嚴重受損,最需要危老都更。
  2. 日本阪神大地震的經驗,在1981根據日本欣耐震基準設計興建的建築物,雖有損壞,但幾乎沒有倒塌造成人命傷亡。之後針對老舊建築的耐震評估和補強計畫,訂定2015年達成率90%的目標,因此在2011年311震災傷亡主要是海嘯造成,因房屋倒塌和火災罹難的人僅占4.4%。
  3. “韌性”建築確保大樓不倒,地震力來自於地震對建築物造成的”慣性力”,對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而言,影響比風力大得多,要同時滿足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要求,除了強度外,還要將建築結構體設計的有韌性。
  4. 小震不壞、中震可修、大震不倒。(小震週期30年、中震475年、大震2500年)
  5. 共振是自然現象,有盆地效應的地區,建築物必須更耐震,而牆面在強震時可發會抗震作用,不可隨意拆牆。
  6. 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,輸入建物門牌地址就可查詢。(https://www.liquid.net.tw/cgs/Web/Map.aspx)
  7. 地質敏感區查詢系統,輸入地籍號碼,就可以查詢山坡地社區是否位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(https://gsa.gsmma.gov.tw/gwh/gsb97-1/sys_2014b_pg/index.cfm)
  8. 地震後住家結構安全自我檢查要向~先查看整棟大樓>從一樓開始檢查>檢查各樓層柱樑剪力牆樓板
  9. 制震宅~至少要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樓層裝4組以上的制震器(阻尼器),以大幅減少樓層間的相對位移。到2023年底台灣有超過700棟隔震。
  10. 隔震宅~在建築物和基礎之間設置柔性的隔震層,常見由鋼板、鉛心及特殊橡膠組成,在日本稱為免震大樓,仙台近50棟隔震建築(包含超高大樓)在311地震後完好無缺,台灣許多大型醫院和資料數據中心也採隔震規劃設計。到2023年底台灣有近200棟隔震。
  11. 台灣連棟3~5層店鋪式住宅,在國外稱為town house街屋,許多在921地震時整排崩塌,只是不如高層集合住宅引起媒體關注。
  12. 老舊公寓一樓改商業用途,磚牆往往被任意拆除,潛藏抗震力不足的危機。
  13. 舊有違建是1963年12月31日前就已經存在,修繕必須向縣市政府核准,擅自修繕會被視為新違建而進行拆除。既存違建1964~1995就已存在。處理方式是拍照列管,暫緩拆除。新違建是指1995之後所產生的,台中市規定2011年4月21日的違建才是新違建,若有舉報立即安排拆除。

山山沐榆感想筆記@0733
作者:蔡榮根
出版社: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:113年10月30日

© 2025 山山沐榆 | WordPress Theme: Annina Free by CrestaProjec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