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書名:開小店一定要知道的30件事
在租賃,有一種物件叫店面,店東須留意店家思維。開店規劃要先做市調和選擇店面,小店賺錢的關鍵是在於端出的品質與服務,經濟穩定帶動消費升級,成為小店的創業利基。事前要多加觀察選對新戰場,是開小店成功的第一步。
閱讀千本房地產絕版書,用租賃角度做筆記重點,在網路或圖書館早已消失的書,我珍藏並留下紀錄軌跡
在租賃,有一種物件叫店面,店東須留意店家思維。開店規劃要先做市調和選擇店面,小店賺錢的關鍵是在於端出的品質與服務,經濟穩定帶動消費升級,成為小店的創業利基。事前要多加觀察選對新戰場,是開小店成功的第一步。
此位前輩正反面意見都納入書中,是營建、法、商的三學位博士,也是業界建商。這本書在介紹作者的之前寫作的書?所以這本書有之前書的書摘…..=.=”)/,前半本中間談建築結構,後半談都更和市場現況,也批評當下房地產議題時事。都更後,新屋主人多半不再是原屋主,因為老屋的屋主沒有於錢去買豪宅,也付不起都更後豪宅的管理費用,不習慣新的社區只好把變小的房子賣給建商(草山改成陽明山,現居者盡是達官貴人)。
這本書是房地產乾坤修訂再版。心得~此書和前一版新增71~77年每月作者的評析紀錄,用事後諸葛的觀點,民國78年2月才是真正高點反轉,77~78年急遽攀升(此書記到77年底),79年下跌後的價格仍比77年高,從字裡行字間可體悟,當錢潮來襲房地產狂飆,當時的人是如何徬徨急於置產,國家政策和新聞媒體是如何反覆議題拉鋸(和現在差不多,其實看央行政策和國際情勢比較準),書中的投資者,今日已七八十歲。此書比房地產乾坤厚很多,加入不少東西。
作者有投資房地產,以他的經歷和感悟寫出這本書,涵蓋投資理財許多層面,所以透過這本書,有勾勒出房地產投資者的思考模式。我認為想投資房地產的人,不能錯過這本書,雖然書中對房地產著墨不多,但即為簡潔。
13年前的書,讀完比較像是自傳,那時中國地產商興起,作者生於60年代,縱橫北京房地產,45歲已是中國排名第七富豪,成立SOHO中國基金會,偏佛家,空,故那萬景,書中也引述許多聖經概念,也談道,認為中庸是一種境界。
今年3月719期天下雜誌不是推文”23個房市熱點”,推薦”住進蛋白區”?而現在開始指控炒房之島,立場改變真快。其實在2020年10月刊”亞洲新熱點”708期,就已經暗示房地產的發展,許多投機投資者,翻閱天下雜誌就可以直接布局。此雜誌資料收集非常完善,但對市場走勢判斷則見人見智了,反正我都是買來重新分析一次,並把這本書當作大眾心理學,羊群的走向。
這本在講桃園和新竹,主張雙北桃竹形成一個大都會,有許多台灣房屋店長推薦的方向。作者提到1961~1981年出生的世代,很多人懂房產及股匯市兼具,穩定中求變累積資產。主張投資維護資產,又回歸最原始的目的,先求使用,再求增值。
此書應證我的看法,同樣是房地產領域起家獲利的人,炒房賺價差的人總是穿金戴銀,反觀租賃經營賺租金的房東,習慣省吃儉用。作者從事過公寓打掃工作,利用各種機會買下破舊不堪的公寓,改造出租逐步累績自己資產。
此書是早期北屋所出的房地產書籍,書中代序是台北房屋前輩葉條輝於民65年10月15日所寫。書中撰寫的法律問題早已不同,但房地產糾紛仍是層出不窮。如果懂銀行貸款和房價關係,會發現這本書描述內容異常重要。
這也是房地產,但證券金融化了。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已進入2.0時代,包含電塔、數據中心、物流倉儲、風電太陽能、共享辦公室、養老、都是涵蓋的範圍,緊扣三個議題~氣候變遷、人口結構、科技創新。不動產建築業的碳排放佔39%,列居產業最高,故要綠建築。
空談房地產而不懂稅務法律,是非常危險的。作者為前輩陳銘福之子,本人蒐集不少陳銘福所出的書籍,多是法律登記相關極為重要,然而時過境遷相關法律多有增補,這本書深入淺出,清楚易讀。